欢迎来到聚芯工作室 电话: 0755-83676200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又见天价罚单!台积电告中芯国际或罚10亿

        追溯到2003年,当时中芯国际成为全球芯片厂商最大赢家,晶圆销售额从5000万美元激增至3.6亿美元,一跃而至全球第四大芯片供应商。然而做黑马就要承担风险-就是遭遇同业打压。尽管中芯国际的销售额仅为台积电的7%,但台积电已经在美多次起诉中芯国际,告其知识产权侵权。
        近日,一对老冤家—台积电与中芯国际再次在法庭上打了起来。台积电先胜一轮。昨天,台积电的委托律师杰弗里·查宁表示,美国加州法院周二裁定中芯违反了2005年和解协议条款,因盗窃、使用商业秘密将面临处罚。并强调,处罚额度或超10亿美元,这可能成为继Intel之后(被罚14.5亿美元)又一天价罚单。
        这一数字超过了中芯年度总营收,显然难以承受,它不太可能妥协行事。昨天,中芯上海总部官方强调,中芯对美国加州法院的判决表示“遗憾”,但诉讼尚未最终结束,中芯仍会继续捍卫公司和股东的权益,并考虑继续上诉等行动。
        中芯美国律师DavidSteuer也表示,结果虽“令人失望”,但公司对台积电提起的反诉将另案审理。事实上,它一直连续反击,并早已开始建立绕开诉讼的屏障。
        但是,受此影响,中芯香港股票昨日停牌。
        台积电与中芯国际的“感情纠葛” 
        在台湾媒体曾经的浓墨重彩下,两家纠缠的起因都来自他们的领导者。
        十几年前,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与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曾同是芯片业界巨头德州仪器旗下的干将。张汝京刚加入德州仪器的时候,现任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已是德州仪器的资深副总裁。
        张汝京曾经在德州仪器从业20年,成功领导过德州仪器在世界各地多座半导体工厂的建设、技术转移、发展和业务运营。    
        1987年,张忠谋回到台湾,创办了台积电,自任董事长。后来张汝京也步其后尘,回台湾创办了世大积体电路公司(下称世大),并在短短3年时间内带领世大实现了赢利。
        但2000年1月,公司大股东中华开发把世大作价50亿美元卖给了竞争对手台积电后,张汝京离开了世大。
        恰在此时,芯片代工业已被中国大陆一些地区确定为发展自主半导体业的切入点之一,而中国有80%的芯片都是从国外引进,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很小的产能现状,为业界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想象空间。张汝京离开世大后把目光投向中国大陆,决心在此东山再起。 
        2000年4月,中芯国际在上海成立,张汝京出任总裁。基于张汝京的人格魅力,许多旧部纷纷来到中芯国际。自此以后,中芯国际的销售额以“火箭般”的速度蹿升。
        一位熟悉中芯国际的知情人介绍,中芯国际的技术来源有三:国际大厂的技术转移、合作技术伙伴的一些专利技术和自主研发。自成立以来,中芯国际已成功地从东芝、富士通、特许半导体、IMEC(欧洲半导体研发中心),英飞凌、Elpida及摩托罗拉等国际大厂转移了自0.21微米至0.10微米的多项半导体工艺和技术。
“半导体产业和其他产业不同。中芯国际在加工设计企业需要的产品时,设计单位往往会提供一些技术。但由于设计企业并不可能仅仅在一家芯片厂下单,所以,如果某家企业既在中芯国际下单,也在台积电下单,那么,台积电说中芯国际侵权就毫无道理了。”
        历史“炸弹”渊源
        “这是2005年和解协议后遗症,也是一颗‘定时炸弹’,可以被台积电反复使用。”上海一位半导体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说。
        如他所言,新一轮斗争,确实是2003年开始、2005年和解的知识产权诉讼的延续。当年,台积电与中芯曾达成和解,后者答应,6年内支付1.75亿美元专利费。
        “定时炸弹”持续***的时间,基本与中芯的好时光吻合。比如,2006年8月,台积电突然在美再次兴讼,指称中芯违反协议及承兑票据,泄露商业机密,并对其上海、北京及美国分支机构提出诉讼,要求提早赔钱,并追加赔偿。    
        那时,中芯刚完成一轮融资。在美国进出口银行7.5亿美元贷款受阻后,它与国内外多家银行签订协议,获得后者6亿美元贷款。当时它也在规划武汉12英寸厂。台积电的突袭让它十分被动,部分海外客户关系受到影响。 
        中芯不敢大意。反击之余,它在北京开始反诉对手,称其不但违反此前和解协定,且违反双方应遵守的诚信义务及公平处理协定,要求台积电赔偿。一年后,它修订反诉请求,控告对手违约、违反专利特许协议。
        2008年,台积电认为,中芯在北京告它,本身属于违反协议行为,于是迅速在加州申请临时禁令,要求禁止其0.13微米逻辑芯片采用某些技术。不久,部分申请获批,中芯被临时禁止披露14个0.30微米的工艺程序。
        中芯随即上诉。但今年3月加州再度支持台积电部分意见。中芯认为这是个“错误”。今年5月再度上诉,但两个月后申请被驳回。而先前在北京提起的诉讼,今年6月一审判决时没有获得支持。
        双方原本在9月8日集中对决。美国加州法院表示,当日将集中审理双方商业机密诉讼的“全部责任事宜”。截至目前才有上述初步结果。
        中芯显然不会妥协。事实上,它已在大陆展开新反击。前不久,它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如何破解“定时炸弹”? 
        如何解除这颗可能反复引爆的“定时炸弹”呢?
        中芯当然已正面抗诉,且从技术发展层面展示自身客观成长。比如,当初台积电曾提供给CBN记者一份32页的起诉书。其中提到,在成立时缺乏设施、研发、操作手册及工艺技术、次年首座工厂甚至没安装研发、测试等设备前,依靠区区930万美元预算,中芯竟拥有了0.18微米逻辑工艺。
        它认为这种“闪电速度”,任何新创公司从未有过。中芯依靠“滑稽可笑”的手法,“逐字、逐句、整篇”地抄袭了自己,连错误也不放过。
        中芯反击说,起诉书充满“事实性、常识性错误”,属臆测过度。比如,事实上,2001年年中公司就迁入、安装了机器,当年9月投产。当时代工的是富士通0.22微米存储芯片;至于0.18微米逻辑工艺上马飞速,它表示,这是当年12月来自新加坡特许的技术,2002年8月通过了认证。
        中芯官方昨天表示,与IBM、东芝、高通、博通等巨头的联姻,早已证明公司有服务国际客户的技术能力。之前,它曾获得IBM45纳米技术,目前双方正在布局40纳米技术。
        但上述直接、正面的抗诉,主动权一直掌握在台积电手中。中芯持续、正面的行动,只是赢来许多面子上的叫好,但它并没有真正解除持续被“炸”的危险。
        不过,曾担任台积电总裁张忠谋属下的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并没有局限于上述正面斗争方式。多年来,张汝京已经获得绕开“定时炸弹”的路径。那就是淡化过于依赖海外市场的局面,投身大陆市场。 
        这是2005年以来,中芯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半导体代工企业的背景。它连续在大陆设立生产基地。目前,已在上海、北京、天津、成都、武汉、深圳6地完成布局。在潜在产能规模上,甚至接近对手。
        一年多来,它也不断吸引本土客户。截至目前,大中华区业务比例已占35%。2008年新增的115名客户大部分来自大陆。
        这一举动,也开始持续影响中芯管理层的构成。当初,张汝京董事长与总裁一身两兼,但之后本土权威专家王阳元取代了其董事长地位。今年,曾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的江上舟成了新董事长。
        江上舟曾是中芯创立时期的支持者,他的到来有望再次为其发展提供帮助。记者获悉,几日前,江已取代俞忠钰,成了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
        “中芯不会因为一时的不利宣判而气馁,而会继续秉持帮助中国半导体产业成长发展的决心,全力追求股东与客户的最大利益。”在昨日官方声明中,中芯似乎有意传达着这层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