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概念大于实质 手机不可能取代钱包
近两年,移动支付一直是科技界和金融界的热门话题。许多公司趋之若鹜,纷纷涌入这个领域,其中有无线运营商和银行,有谷歌、苹果这样的科技巨头,还有Square等创业公司。经历十多年发展,移动支付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普及程度并不乐观。
每年都会有人预测“今年将会是移动支付元年”,但是被视为主流的NFC技术推出6年仍然停留在小范围试点阶段。虽然美国3大运营商成立ISIS支付联盟力挺NFC。谷歌也采用NFC作为谷歌钱包的技术标准,但在日前发布的苹果iPhone5并没有集成NFC芯片。业界对移动支付的未来仍有很大的分歧。
对于NFC支付不能普及的原因,普遍观点认为整个支付环节涉及无线运营商、手机制造、银行金融机构和线下商户,其中的利益协调非常困难。但是现在,支付联盟和银行卡组织的合作已经打开局面。以往封闭的NFC生态链在谷歌等科技巨头的参与下也变得更加开放和灵活。那么移动支付的普及究竟缺什么呢?
在用户有限的情况下,线下商家对升级现有收银系统没有热情。没有收银系统的支持,苹果等手机制造商也不愿承担NFC芯片的成本。与许多新技术一样,由于成本太高,环节过多,移动支付也面临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目前的移动支付产品几乎全是由无线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主导的。它们能从交易中获取手续费、资金沉淀和增值服务费。但是对于银行、商户和用户来说,移动支付并没有创造明显的价值。
如果要支持移动支付,商户需要一笔不小的支出购买NFC支付终端和处理优惠券、会员卡和积分的软件。从商户的角度看,不管消费者消费者刷手机、刷卡还是使用现金,都不会增加他们的销售额。会员卡和积分已经有很成熟的系统。地点服务和优惠券和广告也有很多渠道。
以苹果店为例,消费者可以用手机扫描货品,然后用iTunes账户支付。这种支付方式提升了用户体验,也获取了优惠,用户数据等增值服务,更重要的是,不需要对现有的收银系统的软硬件进行升级。
据统计,美国有21%的手机用户曾使用手机银行服务,在这些用户中,90%用手机查看他们的账户余额,仅有12%的用户用手机进行支付。对于银行来说,盈利微薄的零售业务和微不足道的用户量使他们没有理由在移动支付中投入大量资源。支付市场的量是一定的,不会因为移动支付而增长,在移动支付中电信运营商和支付公司还要分一杯羹,所以银行没有理由为他人做嫁衣。
移动支付能否普及,最终取决于用户。不管技术如何发展,用户还是会选择易用、安全和能带来更多价值的支付方式。支付工具从纸币到发展到银行卡时,银行卡能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是非常明显的:比现金更安全,大额交易更方便,取现金的时候更容易。
电子支付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变得不可替代,但是NFC移动支付的位置在哪里呢?几乎每一个移动支付的优点都可以被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替代。当你为新车支付几十万现金的时候,用纸币会成为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用银行卡就能轻松支付。但是在这个场景中刷手机和刷银行卡完全没有区别。在小额支付中,刷手机可能比较快捷,省去了一些带零钱的麻烦,但是交易费会成为一道障碍,并且支付体验的提升同样不明显。
eBay首席执行官约翰·多纳霍经常援引商家的一句话:“NFC代表‘不适合商务’(Not For Commerce)”。NFC面世多年而无法普及的根本原因是成本过高,但没有创造一种不可取代的应用。它更像一个技术导向的发明,而不是需求导向的。
与NFC形成对比的是发明的手机音频读卡器的创业公司Square,成立一年日均交易额就达到千万美元,增长了十倍。Square最初的目标并不是取代现金、银行卡和网上支付,而是作为一种补充方式。Square推出的支付终端虽然使用体验没有大幅提升,但是能取代POS机降低个人和商户的成本。
不过,Square仍然可能被高估了。虽然Square普及迅速,成长很快,并且在成立初期就开始盈利,但短短一年时间估值达到32.5亿美金太过于惊人。Square作为个人支付工具和网上银行有所重叠,更重要的是被商户使用可能有安全隐患,用户不愿在别人手机上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其二维码支付系统虽然有星巴克的支持,但由于技术门槛低,其它大型零售商完全可以照搬过来自己开发支付工具。
不管是NFC还是Square,即使能大规模普及也不可能取代传统的支付方式,就像银行卡没有取代现金,网上银行也没有取代实体银行一样。由于安全性和对无线网络的依赖,手机彻底取代钱包的可能性不大。手机支付会作为现有支付手段的一种补充。在现在的应用环境下,手机支付的优势并不明显,虽然应用很多,但没有一种应用有不可取代的优势。NFC和Square都不会是支付方式创新的终点,技术的演进会不断催生新的应用场景和新的支付手段。